查看原文
其他

朱朝喆课题组在《Neuroimage》发表合作研究揭示团队成员同步性影响团队绩效的认知神经机制

      2021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朝喆课题组围绕“团队成员同步性影响团队绩效的认知神经机制”在著名脑影像方法学期刊Neuroimage发表如下论文:“Team-work, Team-brain: Exploring synchrony and team interdependence in a nine-person drumming task via multiparticipant hyperscanning and inter-brain network topology with fNIRS”。

      如何提升团队绩效是团队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之前的研究对团队成员互依性与同步性对团队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已有证据表明,在完成相互依赖程度较高的任务时,团队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绩效奖励,需要彼此配合、协调同步,进而会产生更强的凝聚力,也有助于提升团队绩效。更有研究表明,团队成员通过做一些彼此同步的活动,比如一起唱歌、跳舞、甚至移动物体,也可能促进团队的成功。

      目前,大多数团队任务研究都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通常为双人或是三人团队规模,并采用较为简单的实验任务(比如呼叫应答任务)。这些小规模团队的简单任务研究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团队互依性与同步性产生的条件。而一些生态效度更高的研究,例如一起舞蹈等等,更倾向于关注同步行为导致的团队绩效结果,而忽略了潜在机制的阐释。

      更为重要的是,单一行为指标无法完全准确地刻画团队合作时成员间的互依性与同步性,作为对行为测量的重要补充,这项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脑成像设备同步记录团队成员的脑活动,建立起团队成员脑活动同步性与团队行为与之间的联系,以期探讨团队成员脑互动同步性对团队互依性以及团队绩效的影响。

      这项研究共招募180名参与者,随机分为20组,每组9名彼此陌生的参与者组成团队并依次完成了3项击鼓任务:(1)随机任务:在不考虑他人节奏的情况下随机击鼓;(2)团队焦点任务:在没有外部线索的情况下努力与成员保持节奏一直;(3)共享焦点任务:在节拍器提示下统一节奏击鼓。参与者全程佩戴fNIRS设备以测量其内侧前额叶(mPFC)和左侧颞顶联合区(TPJ)的脑活动。在完成每个任务之后,参与者还通过问卷的形式评估了团队互依性程度。

 

实验场景
 

测量脑区示意图

 
      行为结果发现,相比于随机任务和共享焦点任务,团队焦点任务中,参与者敲得更齐、且认为彼此之间的互依性更高。与此同时,团队焦点任务中,团队的行为绩效与团队互依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团队成员之间的互依性越高,团队行为绩效越好。

 

三种条件下的团队击鼓同步性的客观及主观评分、团队互依性的主观评分

 
      脑成像结果显示,与随机任务和共享焦点任务相比,团队焦点任务中团队成员在左侧TPJ和mPFC.表现出更强的脑间同步性以及群体脑网络全局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与主观评价相比,团队焦点任务中团队成员在左侧TPJ的群体脑网络全局效率能更好的预测团队绩效,其效应大小大约是主观测量的1.5倍。这些结果证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换效率是影响团队行为一致性的重要因素,与共享心智模型理论相一致。

 

三种条件下的群体脑网络指标

 
      综上,本文采用基于近红外脑成像的超扫描技术,同时测量了在具有较高生态效度和较大团队规模的9人击鼓任务中团队成员的脑活动情况,并采用群体脑网络建模的方法评估团队成员间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扩展我们对多人团队任务中成员同步性与互依性对团队绩效影响的内在神经机制。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937项目(2014CB846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431002,61273287,31221003,61503030, 61503421),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 (11–004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ZD228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9G020018), 深圳市科技研究资助计划项目( JCYJ20180305124819889),浙江省钱江人才项目(201781)的资助。由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朱朝喆课题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刘涛研究员、深圳大学段炼研究员等合作完成,通讯作者为朱朝喆教授。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neuroimage.2021.11814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